茶山是大澤山的一個支脈,海拔只有680米,據說,這樣個頭的山,大澤山脈有2100多個,可茶山,為什么獨得人們青睞、成為一座AAAA級風景的優秀山?
因為茶山有水。一起登山的平度本土作家如是說。
茶山水多,這我在山下就感覺到了。且不說水面寬漫、可以蕩舟的滮瀧河,也不說如簾如幔、氣勢如虹的黃龍飛瀑;單看那山上山下的植被就知道茶山的水是如何豐富豐盈了。已是夏老秋臨天氣了,觸目之處仍是清心洗眼的茵綠,仍是滿山滿崗的曳碧飛翠;剛下過雨,花草樹木修竹皆如盛春仲夏般的蔥籠繁茂。空氣更是清潤潔凈得讓人只想吸入不想呼出。
緣路而上,山澗深谷的溪流和水聲一直相伴左右。時而如溪,時而如練,時而飛流如瀑,時而湍急成潭,時而迂回至遠處不見蹤影,時而又嘩嘩啦啦出現在你腳下,就像一個活潑靈動的狡黠游伴,因了她的攪和逗引,疲累乏力的登山途就變得輕松愉快趣味十足了。
一路景觀的名字也無不與水密切相連:茶山頂上的萬頃碧波叫天池,般若寺旁的淙淙溪水叫桃花澗,桃花澗下的垂銀掛玉處叫千絲瀑,還有狀元井、黃龍瀑、水簾洞,感覺整個茶山都是水,水水地,潤潤地,靈靈地,透透地。
茶山筆會寫意其實,無須看水,你只需看一看那些石縫巖畔的山花就可以了,那種明艷,那種亮麗,那種鮮活,沒有水,怎么可能?
途經“狀元井”的時候,見一老鄉正往水車里打水,井旁涼爽的空氣誘得我們一行立刻停住了腳步,走得熱頭熱臉的作家詩人見了那清凌如玉的井水,也顧不得斯文了,就著老鄉的水桶就開始做“驢飲”。我原有個習慣,每到一地,必要吃一吃那一地的土產、喝一喝那一地的水,才覺真到了那地方。所以,也就喝得最貪,一喝再喝三喝,咣咣當當裝了一肚子猶覺未足,臨走,又倒掉礦泉水,灌了一瓶子狀元井水抱著。棲霞宣傳部副部長、詩人林新忠兄笑我,你干脆住在井邊算了。
“住倒未必,但要是能用這井里的水沏一壺上好的龍井,‘雙井’新茶,那可真是比做狀元帶勁多了!”我厚臉厚皮地憧憬著。
轉自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f61e7c0100uvtx.html